礦石類型‘依據化驗結果,結合地表地質觀察,可將礦石類型分為蘇長鐵磷礦石,主要金屬礦物成分為釩鈦磁鐵礦,少量的黃鐵礦。非金屬礦物為磷灰石、斜長石、紫蘇輝石等。具巖石類型為中粗粒蘇長巖,這是礦區(qū)主要的礦石類型。P:O,含量一般4-6%,TFel5-20%,鉆孔P:O。略高于地表。
磷塊巖產于陡山沱組上部。由磷塊巖、白云巖、頁巖,砂(礫)巖、硅質巖組成含礦層。其組合各地不一。如松林、南皋地區(qū),磷塊巖主要產于黑色頁巖之中, 白巖.洞溝則由磷塊巖、白云巖組成,洋水為砂巖、頁巖、白云巖、磷塊巖所組成。
洋水磷礦區(qū),礦區(qū)產磷塊巖二層,即寒武系牛蹄塘組底部磷塊巖(見寒武系磷塊巖)及震旦系陡山沱組上部磷塊巖(工含礦層,習稱“下磷曠”)。
:D礦體包括主礦體旁側的透鏡體,塊狀和不規(guī)則條帶狀的小礦體,組成了礦群。D-工礦體$地表呈豆莢狀,中間略窄兩瑞梢寬。北部出露寬21米,向南變?yōu)?2一17米。延長百余米至二百米,在18號勘探線上,延深150米外,厚達30米;深至二百余米處,則趨尖滅。產狀北15度東,傾斜南東,傾角80一82度。
貴州震旦系上統(tǒng)由燈影組、陡山沱組組成,與上覆寒武系、下伏南沱組呈假整合接觸。兩組地層主要出露于貴州東部和東南部,西南部因掩埋較深,全未出露,其余各地尚有零星分布。震旦系磷礦即產于該兩組地層之中,但其分布更為狹小,已知磷礦多分布于貴州東部和中部。
貴州省的磷礦普查勘探工作,是在兩個階級、兩條道路、兩條路線斗爭中發(fā)展起來的。地質戰(zhàn)線的廣大革命職工,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為武器,不斷地粉碎了劉少奇和林彪反革命修正主義路線的破壞和干擾。
關于貴州磷礦成礦條件的初步認識貴州磷礦的找礦條件,因資料不足,研究不夠,尚不能提出一個合乎客觀實際的成熟意見,現據已有資料及有關貴州磷礦成礦條件的零星觀點加以歸納,提出一個不完整、不系統(tǒng)的初步認識,以供參考。
陡山沱組和牛蹄塘組的含礦層均與黑色頁巖相伴生,礦層頂底板或礦層中時見黃鐵礦,礦層本身具有機質,這是磷礦在還原條件下形成的證明。
優(yōu)質磷礦位于大凹陷帶中的相對穩(wěn)定部分,磷質來源于生物;礦床屬生物化學沉積。這些只是一個初步認識,隨著磷礦地質工作的不斷實踐,地質資料的大量積累,研究工作的不斷深入,無疑將逐步使其完善、補充、修改。
金屬礦物主要有含釩磁鐵礦、鈦鐵礦;次有赤鐵礦、微量黃銅礦,黃鐵礦等。非金屬礦物主要有磷灰石、斜長石,紫蘇輝石、單斜輝石,次有黝簾石、綠簾石,絹云母、陽起石、方解石等。
礦體呈透鏡狀,其間夾有厚度不等的大理巖,云母片巖層。東部主要為大理巖、細粒磷灰?guī)r、云母片巖等組成。細粒磷灰?guī)r呈小透鏡體產出,礦體厚薄變化大,且多層出現,礦層較厚達30米,西部較薄,曠石屬中低品位。
東部主要是黑色炭質頁巖、燧石層及含礦層三套巖性,厚68-80米;南部及西部則為黑色炭質頁巖及含礦層兩套巖性,厚23-112米。
省內漁戶村組的磷塊巖礦床(點),已知的有若干處,集中地分布在云南東部呈南北向展布。礦石質量優(yōu)良,是當前我國主要的含磷層位之一,亦是我們找礦和研究的主要對象。
磷礦即生成于這個溫暖條件之下。聯系到陡山沱組與南沱冰磧層兩個時代的氣候條件來看,則表現為驟然由冷變熱。
各巖類中部有不同程度的發(fā)育,尤其是近礦部分,綠泥石化表現得異常強烈而復雜。交代纖閃石等鐵鎂礦物,有時纖閃石幾乎全部被交代,鈦磁鐵礦中磁鐵礦被完全交代后只剩鈦磁鐵格架殘余。
由于磷礦沉積時期各地海底地貌及其它地質條件的不同,各地磷礦的物質組合和厚度也有變化。例如某某磷礦厚度大,含稀土,形成一個獨特的沉積相區(qū)。
由灰色、灰白色磷塊巖、含磷白云巖及黑色磷塊巖相互成層,構成顏色相間的帶狀構造。礦層一股厚數米至二十米。P20s含量約百分之十幾,由西南向東北增高。礦‘石主要由白云石、膠磷礦,次由石英、方解石、有機質,綠泥石、黃鐵礦、粘土礦物等組成。
洋水、白巖的工含礦層,磷礦石品位較高,厚度亦大,礦層單一。這兩個地區(qū)均位于QZ隆起(臺拱)北緣,東西遙相對峙。
貴州寒武系下統(tǒng)牛蹄塘組與上覆明心寺組呈整合,與下伏震且系上統(tǒng)燈影組為假整合接觸。主要分布于貴州北部,西部及東部亦有零層分布,西南部未見出露, 東南部缺失。磷f9、產于該組下部,礦層與地層分布大體一致。
礦層產于寒武系下統(tǒng)牛蹄塘組底部,與震旦系上統(tǒng)燈影組呈假整合接觸。屬海侵程序底部化學沉積的層狀磷塊巖礦床類型;為中低品位磷礦床。
區(qū)域地質簡況黑山基性巖體分布于“天山一陰山緯向構造帶”東段的一個隆起區(qū)上。北臨一深斷裂帶,南界一斷裂帶。
陡山沱組缺失砂、頁巖沉積,厚度變化大,數米一60米。礦區(qū)有工、Ⅱ、Ⅲ及寒武系牛蹄塘組底部磷塊巖四個含礦層。工含礦層分上礦層和下礦層,厚度大,品位尚好,規(guī)模大型,為本區(qū)主要勘探對象。Ⅲ含礦層為較近新發(fā)現于深部,有待進一步了解。
炭質成分由濱海至海凹區(qū)逐漸增多,說明沉積環(huán)境由氧化到還原。膠磷礦、玉髓和白云石等礦物多為無定形凝膠狀和隱晶結構,表明在成礦時化學條件以膠體化學為主。磷礦石中出現白云石、天青石等礦物,反映了沉積時的古氣候條件是較干燥炎熱的。
從陡山沱組來看,貴州東部及北部均有磷礦產出。.而東北及東南,尚未發(fā)現工業(yè)礦床。且兩區(qū)的巖性組合亦不盡相同,說明兩個地區(qū)的沉積條件是互有差異的。
灰綠色,鱗片變晶結構,礦物成分以白云母或石英為主,次有黑云母、方解石、黃鐵礦、綠泥石、角閃石等。次生礦物有褐鐵礦及錳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