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留礦房中由下而上分層(帶)進行崩礦,因為在礦塊開始回采時放出的礦量比建立正常工作空間要求放出的礦量多,在設置于鋼梁架上的臺盤上穿鑿炮眼。
科姆索莫爾斯基?莫洛杰日礦山:92號礦脈是一個大型偉晶巖體的巖枝,礦脈是帶狀構造,工業(yè)云母化帶在礦脈的中央部分,它是由粗粒結構的偉晶巖和塊狀石英―白云母交替復合體組成的。
在距11號平峒口60米、離峒壁0.5米深處的巖石溫度為一6.5"0(1963年1月),而6月10日在同一地點(自然通風)巖石溫度提高到+2。
在長為300米的平峒中,隨著風流速度增加1―2倍, 巖石對空氣的放熱量亦相應增加18―359,巖石放熱量的增長是離峒口較遠地段的空氣與巖石間溫度位差增加的結果。
在國外學者的著作中,為解決巷道中空氣和巖石的熱交換這一課題提出了許多分析法。它們的解答多數復雜而煩瑣。
曾把4號礦塊劃分為兩部分回采:一部分是為了支護4號礦塊范圍內的頂板巖石,以臨時礦柱形式保留在頂板的三角形礦石,礦塊的其余部分用BA―100型鉆機由分段平巷穿鑿扇形深孔。
在礦脈側翼由運輸平巷頂部掘進兩個高7米、斷面4.9米。的天井,平巷頂部礦柱厚3米。自側翼天井掘進切割巷道,由天井開掘電扒絞車峒室。
工業(yè)試驗表明,新的采礦方法的經濟效果是高的,特別是在簡化了底部結構的情況下,回采所需的勞動消耗減少了一半。
在形態(tài)上,所有前列類偉晶巖體均為規(guī)則透鏡狀脈和層狀脈,對平均走向和傾向并無大的偏移。它們的規(guī)則形態(tài)遭到短巖枝、膨脹和狹縮的某些破壞。
應用留礦法時損傷晶體所致的云母損失:包括在留礦房中礦石移動時的損失,向礦車中裝曠時的損失;在運輸和向礦堆或者選礦廠礦倉中卸礦中的損失。
留礦采礦法方案:斯柳迪揚卡礦務管理局4號礦山:系淺紅圍巖是細粒、致密、局部呈粒狀透輝石的深灰色輝石角閃片麻巖。
已擬定了幾種回采方法,回采礦塊沿走向長20米,采準運輸平巷、通風橫巷和天井貫穿礦體。為了向運輸平巷輸送中礦和回采工作面通風,在水平巷道上面的礦柱中掘進短天井。
由下向上崩礦、充填和支護的水平分層采礦法方案:在礦石穩(wěn)定而圍巖不穩(wěn)定并解理發(fā)達時使用這種方法。礦塊尺寸根據脈狀礦體的自然輪廓確定,礦塊長度介于10到40米之間,垂直高度20米。
平整礦塊中崩落的礦石每天需2―3人。他們的職責,除了斯柳迪揚卡礦山礦塊格篩水平整礦石之外,同時在每次爆破之后挑選大塊云母晶體。
沒有裂隙、穿孔、礦物包裹體、凹痕和其它缺陷的面積視為有效的。揭出有效面積要用刀從晶體表面除掉不合要求的云母片。
剩余毛礦送入放礦溜井并運至地面。為了在人工分層中能夠活動,在分層中設置“分層平巷”,以便與放礦溜井相通。
應用這種采礦法方案時,大約一半云母需在工作面挑選,這些云母運到地面可能沒有損失。
科姆索莫爾斯基?莫洛杰日礦山:92號礦脈是一個大型偉晶巖體的巖枝,礦脈是帶狀構造,工業(yè)云母化帶在礦脈的中央部分,它是由粗粒結構的偉晶巖和塊狀石英―白云母交替復合體組成的。
根據礦山地質條件,分段采礦法在瑪姆云母托拉斯、楚賓斯克和耶恩礦務管理局的礦山可以廣泛地應用。用這種方法代替水平分層充填采礦法,礦山開采技術經濟指標可以得到很大改善。
在瑪姆云母托拉斯,阿爾丹云母公司和楚賓斯克礦務管理局的礦山有1千多萬米。充填料, 這些充填料應該認為是這些企業(yè)的輔助原料基地:所以對重復開采的經驗(暫時還不多)需要認真研究。
用留礦法開采云母礦石是很有效的。從礦體上派生出的可采分枝和細脈,也不是妨礙使用留礦法的條件。
留礦采礦法在云母礦山使用還是有缺點的,但是,留礦法采礦工人的勞動生產率與坑內人工手選云母的充填采礦法比較提高了25―35%,而采掘成本降低20―25%,這些指標或者還會提高1―2倍。
電熱器前流動的風流,$因巖石的熱交換表面積不大、溫度不高(冬初運輸平峒口處巖石溫度在0―2C之間),預熱是不明顯的。
關于把損失了的云母列為哪一種類型的損失的問題,到目前為止還沒有解決。在A.H.瑪爾闊夫教授的著作中關于這類晶體雖然沒有述及,無疑問是存在的。
沿完全解理面剝層的晶體厚度通常為5毫米以上,較常見的晶體剝層厚度大于10毫米。因為在生產中要將云母剝成極薄的薄片,所以晶體的剝層不會降低晶體質量。